成語(Idiom):雕蟲篆刻
發音(Pronunciation):diāo chóng zhuàn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過分細琢磨小事情,不顧大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雕蟲篆刻是由三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雕蟲”指的是雕刻蟲子,表示過分細琢磨小事情;“篆刻”指的是刻印篆刻藝術,表示注重細節,追求完美。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人們過分追求細節,而忽視了大局和整體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批評那些過分追求細節,卻忽視了整體大局的人。例如,在工作中,有些人可能會過于關注細節,而忽略了整體目標的實現;在學習中,有些學生可能會過分糾結于小問題,而忽視了對整體知識的掌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當時,秦始皇要建造兵馬俑,他命令工匠們將人體各個部分做得非常精細,甚至連蟲子的紋路都要刻得清晰可見。然而,這種過分追求細節的做法,導致了兵馬俑建造的進度緩慢,工程時間拖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過分追求細節會影響整體工作的進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雕蟲篆刻是一個主謂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雕蟲”和“篆刻”是動詞短語,作為謂語,表示動作;而“雕蟲”和“篆刻”之間使用了并列結構,表示兩個動作的同時進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寫作文時總是雕蟲篆刻,導致作文無法按時完成。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我們是否雕蟲篆刻,而在于我們是否能夠把握住整體大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雕蟲篆刻”與雕刻蟲子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雕刻蟲子的時候,過分追求細節,而忽視了整體。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糾纏不清”、“無關大局”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雕蟲篆刻”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小明一起做作業,因為他總是雕蟲篆刻,做得非常慢。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在寫作文時不要雕蟲篆刻,要注重整體結構和內容的連貫性。
3. 高中生:為了提高效率,我們應該摒棄雕蟲篆刻的習慣,注重重點和難點的攻克。
4. 大學生:在項目開發中,我們應該避免雕蟲篆刻,要注重整體需求和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