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望
基本解釋
望月,滿月。月滿之時,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舊歷每月十五日。《呂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陰之本也。月望則蚌蛤實,羣陰盈。” 高誘 注:“月,十五日盈滿,在西方與日相望也。” 唐 王度 《古鏡記》:“是后每至月望,則出鏡於暗室,光嘗照數丈。”《資治通鑒·晉簡文帝咸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并會,吾將討焉。” 胡三省 注:“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謂之月望。” 清 袁枚 《續新齊諧·鱉精》:“女掩耳曰:‘腐氣迂儒之談,勿污吾耳。’因口吐白金一錠,細珠數粒示觀察云:‘此緑袍人聘我禮也,約月望來取。’”參見“ 月相 ”。
成語(Idiom):月望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月亮在天空中升起或出現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望是由“月”和“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月指天空中的月亮,望指看。月望形容月亮升起或出現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期望或盼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月望通常用來形容月亮升起或出現的美麗景象,可以用于描繪夜晚的自然景色。此外,也可以用來比喻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期盼和希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月望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詞中。古人常常以月亮升起的情景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思念之情。月望作為一個成語,也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和口語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月望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月”為名詞,表示月亮;“望”為動詞,表示看。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詞組,表示月亮升起的景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晚上,月望如銀盤懸掛在天空中。
2. 他望著窗外的明月,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思念。
3. 這個小鎮的夜景非常美麗,每晚都能看到月望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月亮升起的情景聯想,來記憶和理解月望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開闊的地方,遠處的山上升起了一輪明亮的月亮,給你帶來了美麗的景色和溫暖的感覺。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你記憶并理解月望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月亮和夜晚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明月如霜”、“花好月圓”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晚的月望真美,像一顆大大的銀球。
2. 初中生:每當看到月望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遠方的親人。
3. 高中生:在這個喧囂的城市里,我常常期待著夜晚的月望,給我一片寧靜的天空。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月望”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