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蕭曹避席
發音(Pronunciation):xiāo cáo bì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對某人或某事的害怕或嫌棄而避開、回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蕭曹,古代指的是廟堂中的官員。避席,即避開座位。這個成語比喻因為害怕或嫌棄而回避某人或某事,不愿與其接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因為害怕或嫌棄而回避某人或某事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在團體活動中,某個人因為不愿與其他人接觸而選擇離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南朝宋時期,有一位名叫蕭曹的官員,因為其品行不端,被其他官員所嫌棄。一次,蕭曹在座位上坐著,其他官員紛紛避開,不愿與他共坐。這個故事由此衍生出成語“蕭曹避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看到我就蕭曹避席,好像我有傳染病一樣。
2. 這個公司的員工都對新來的經理蕭曹避席,不敢與他接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蕭曹避席”與“小草避蚊”進行聯想,想象在草地上有很多蚊子,小草為了避免被叮咬而躲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發現有只蛇在草地上,嚇得我蕭曹避席。
2. 初中生:班里有一個同學很兇,大家都蕭曹避席,不敢與他接觸。
3. 高中生:我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總是蕭曹避席,不愿意與陌生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