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
基本解釋
植物名。石竹科,一年生草本。葉對生,初夏開淡紅小花。中醫以其種子入藥。《神農本草經》卷一:“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創,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久服輕身耐老,增壽。生山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王不留行》:“此物(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吝嗇者常借以示拒客之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儉嗇》:“ 衛江州 在 尋陽 ,有知舊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駕。 李弘范 聞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驅使草木。’” 明 袁宏道 《送醫者黃生謁東諸侯》詩:“橘老柑黃不奈何,飄然艇子出煙波。而今海上單方幾,王不留行一味多。”
英文翻譯
1.{中藥} the seed of cowherb
成語(Idiom):王不留行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bù liú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勢力或權勢非常大,行為任性,沒有人能夠制約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王不留行”源自于中國歷史上的一位王爺,他權勢極大,行事任性,無人能阻擋他的決定和行動。因此,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權力或勢力非常大,行為隨心所欲,沒有人能夠制約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個人的權勢極大,行為任性,無人敢阻擋他的行動。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領導人或者某個行業的權威人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王不留行”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明代的一位王爺。他是一個權勢極大的王子,行事任性,沒有人敢阻擋他的行動。因此,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一個人的權勢非常大,行為任性,無人能夠制約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不+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總裁的權勢如王不留行,他可以任意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
2. 這個市長的權力太大了,簡直就是王不留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王不留行”與權勢極大、行為任性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權勢、行為任性相關的成語,如“一言九鼎”、“言出法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里的王不留行,她可以決定我們的作業和活動。
2. 初中生:學校的校長就像是王不留行,他可以決定學校的規章制度。
3. 高中生:政府官員的權勢就像是王不留行,他們可以決定國家的政策和發展方向。
4. 大學生:公司的CEO就像是王不留行,他可以決定公司的戰略和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