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庭
基本解釋
指庭院。 南朝 齊 謝朓 江革 等《阻雪連句遙贈和》:“風庭舞流霰,冰沼結文澌。” 唐 白居易 《閑坐看貽諸少年》詩:“雨砌長寒蕪,風庭落秋果。” 元 方瀾 《早秋夜坐》詩:“塵陌聞鐘靜,風庭灑頂涼。”
成語(Idiom):風庭(fēng tí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寬敞明亮的大廳,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寬廣,見識廣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庭一詞來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哀公使子車往風庭,曰:‘吾聞之,王者之庭,風至則動,庶人之庭,風至則止。今吾聞之,王者之心,行義則動,庶人之心,行義則止。’”意思是說,君王庭院的風一吹過,庭院中的樹木會隨風搖動,而普通人家的庭院則不會有這種情況。這個成語后來就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胸懷寬廣,見識廣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寬廣,見識廣博,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寬敞明亮的大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風庭”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中的一段對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君王心胸廣闊,見識深遠,而普通人則沒有這樣的胸懷和見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庭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風庭很寬廣,對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2. 這個圖書館的閱覽室真是個風庭,非常寬敞明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風庭”想象成一個寬敞明亮的大廳,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寬廣,見識廣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胸懷廣闊”、“見識深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風庭很寬廣,經常可以聽到他講很多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擴大自己的風庭,增長見識。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不斷開拓自己的風庭,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關注社會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