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弛魂宕魄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hún dàng p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非常疲憊,精神恍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弛,放松;魂,精神;宕,散亂;魄,靈魂。原指精神疲勞到了極點,感覺像靈魂都散亂了一樣。現多用來形容疲勞到了極點,精神恍惚,無法集中注意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工作或學習過度勞累,精神疲憊,無法繼續下去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長時間的精神緊張或焦慮導致的疲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王莽傳》有記載:“蓋悲哉!至如天下之人,皆弛魂宕魄,不知所為矣。”這句話出自王莽的講話,形容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精神疲憊,無所適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連續幾個月的緊張工作,他已經弛魂宕魄, dr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2. 考試前的復習使他弛魂宕魄,完全無法集中精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弛魂宕魄”與“疲勞到了極點,精神恍惚”等含義進行聯想,同時可以用一些形象的場景來幫助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精神恍惚地漫無目的地走在街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筋疲力盡”、“精疲力竭”等,了解它們的用法和含義,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晚上都要寫作業到很晚,真的感覺弛魂宕魄。
2. 初中生:參加了一天的運動會,我感覺自己弛魂宕魄,腿都快抬不起來了。
3. 高中生:備戰高考的時候,每天都要學習到很晚,感覺自己弛魂宕魄,但也覺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