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
基本解釋
◎ 冰炭 bīngtàn
[inimical] 冰和火炭(兩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
關系惡化成冰炭一般
英文翻譯
1.(比喻二者不相容) as incompatible [irreconcilable] as ice and hot coals
詳細解釋
(1).冰塊和炭火。比喻性質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沖突。《韓非子·用人》:“爭訟止,技長立;則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漢 東方朔 《七諫·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晉 陶潛 《雜詩》之四:“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 唐 韓愈 《聽潁師彈琴》:“ 潁 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明 張居正 《答藩伯賀澹庵》:“若如執事追往慮來,冰炭滿腹,宇宙雖大,何以自容。” 清 戴名世 《孔廟從祀議》:“ 朱 陸 之學,如冰炭之相入,黑白之相假,此是則彼非,此非則彼是,亦未可調停而中立者也。” 老舍 《趙子曰》第十二:“至于給你們說和的事,小胖子說非有 老李 不可。 老武 你知道: 歐陽 和 老李 是冰炭不能同爐的,這不叫我為難嗎!”
(2).比喻水火相濟。《淮南子·說山訓》:“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而莫相愛於冰炭;膠漆相賊,冰炭相息也。” 高誘 注:“冰得炭則解歸水,復其性;炭得冰則保其炭,故曰相愛。”按,此與前義相反,罕用。
(3).比喻危險境地。 宋 歐陽修 《辭免青州第三札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曉夕憂惶,如履冰炭。” 宋 司馬光 《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臣竊見陛下自首春以來,圣體小有不康,天下之人,側足而立,累氣而息,恟恟憂懼,若蹈冰炭。”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猶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八難之間,永纏冰炭,所以樹其福田,濟其營魄。”
(4).時冷時熱,指世態變幻不定。 金 蔡松年 《小重山》詞:“ 東晉 風流別樣寒。市朝冰炭里,起波瀾。得君如對好江山。”《秦併六國平話》卷上:“六國縱橫易冰炭,孤 秦 興仆等云輪。”《宦海》第十四回:“看起來如今一班大人先生,儘有朋友在生的時候,巴結得一個錦上添花,及至朋友死了,他卻翻轉臉兒,不認得他的妻子,真是交情冰炭,跬步荊榛。”
成語(Idiom):冰炭(bīng tàn)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t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端的差別或對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和炭是完全相反的物質,冰冷而寒冷,炭則燃燒著熾熱的火焰。成語“冰炭”用來形容兩種極端相反的事物,強調其差別之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兩個相對立的事物之間的差異,比如冷與熱、好與壞、高與低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楚國有一位名叫主父的大夫,他有一個兒子叫冬。主父非常寵愛他的兒子,對他言聽計從。冬長大后,變得放蕩不羈,不肯聽父親的勸告。主父非常傷心,對冬說:“你像冰一樣冷漠無情,我像炭一樣熾熱愛你,可是你卻不理解。”從此,人們就用“冰炭”這個成語來形容兩者之間極端的差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冰和炭分別代表兩個相對立的事物,通過并列的方式表達差別之大。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冰炭一樣,互不相容。
2. 這個人的性格如同冰炭,時而冷漠無情,時而熱情如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冰塊和一塊炭,它們之間的溫度差別非常大,形成了極端的對比。將這種對比記在腦海中,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冰消瓦解”、“冰雪聰明”等,加深對相對立事物的差異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冰和炭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像天使和惡魔一樣。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快得像冰炭一樣,一邊發展著高樓大廈,一邊保留著古老的文化。
3. 高中生:他的人生經歷像冰炭一樣,從貧窮到富有,從失敗到成功。
4. 大學生:這部電影展現了人性的冷漠和熾熱的愛,真正體現了冰炭的對比。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