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漏網之魚(lòu wǎng zhī yú)
發音(Pronunciation):lòu wǎng zhī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逃脫了捕撈網的魚,比喻逃脫了打擊、追捕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漏網之魚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它源自于漁民捕撈魚時的情景。當漁民把漁網拉起時,有時會有一些魚因為各種原因逃脫了網的捕撈。這些逃脫的魚就被稱為漏網之魚。在引申義中,漏網之魚指的是逃過追捕、打擊的人或事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幸運地逃脫困境或懲罰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漏網之魚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能夠逃脫困境、避開追捕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逃脫了懲罰、追責或災難的幸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問題或隱患被忽略或漏掉而導致后續的麻煩。這個成語常常在討論罪犯逃脫、腐敗被揭露、漏洞被發現等情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漏網之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故事講述了莊子和他的弟子齊物論天地之大、人事之小。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漁民捕魚的情景,提到了漏網之魚。這個成語因此被引申為逃脫困境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漏網之魚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漏”意為漏掉、逃脫,“網”意為捕撈的網,“之”為連接詞,“魚”為被捕撈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那個巨型騙局中的漏網之魚,一直逃脫追捕。
2. 盡管有很多反腐倡廉的行動,但仍然有一些漏網之魚逍遙法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漏網之魚這個成語:
1. 想象一個漁民捕魚的場景,他拉起漁網,但有一條魚逃脫了網的捕撈,成為漏網之魚。
2. 將“漏網之魚”與逃脫困境、避開追捕的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一些常見的成語包括“亡羊補牢”、“畫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8歲):他是班里唯一一個沒有被老師發現的漏網之魚。
初中生(14歲):雖然有很多學生作弊,但是有一些漏網之魚沒有被老師發現。
高中生(17歲):這個貪官是政府反腐的漏網之魚,一直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