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足
成語(Idiom):抗足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數量充足,足夠應付需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抗,充足;足,足夠。抗足表示數量充足,足夠應付需要,不缺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物資、資源充足,滿足需求;也可用于形容能力、才智充足,能夠應付各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抗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四年》中。當時,晉國的宣公問魯國的孔子:“魯國的人口多嗎?”孔子回答說:“人口雖多,但是抗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魯國的人口雖然眾多,但是資源充足,足夠滿足人們的需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物資抗足,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
2. 他的才華抗足,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夠應付自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堆物資或者資源中,他的腳下是充足的,足夠應付所有的需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資源、能力相關的成語,如“充足”、“足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文具抗足,不用擔心用完了。
2. 初中生:我覺得我現在的數學知識抗足,可以應付高中的學習。
3. 高中生:考試前,我覺得我的知識抗足,有信心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我覺得我現在的實踐經驗抗足,可以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