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體
基本解釋
◎ 圣體 shèngtǐ
(1) [emperor's body]∶舊指封建國家皇帝的身體
(2) [symbol of Jesus' body]∶天主教徒在做彌撒時把面餅代表耶穌的身體,稱為“圣體”,教徒領食,稱為“領圣體”
詳細解釋
(1).舊稱皇帝身體。亦借指皇帝。《漢書·王嘉傳》:“今圣體久不平,此臣 嘉 所內懼也。”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襪頌》:“南闚北戶,西巡王城,翱翔萬域,圣體浮輕。” 唐 元稹 《賀圣體平復御紫宸殿受朝賀表》:“昨者圣體不安,纔經累日,穆卜罔害,勿藥有瘳,此所以表北極之長尊,配 南山 而永固者也。”《宣和遺事》后集:“ 汪佰彥 、 黃潛善 從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圣體耳。’”
(2).宗教用語。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為“感謝祭”。天主教、東正教圣事之一。傳說 耶穌 受難前夕與門徒聚餐時,曾以面餅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體和血分給門徒們領食。至今教徒們以在彌撒時領食面餅和葡萄酒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運動后,新教各派改稱圣餐。
(3).宗教用語。源于拉丁文host。意為“犧牲”。天主教稱彌撒時經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領食的面餅。
成語(Idiom):圣體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最為珍貴、神圣的存在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體一詞源于基督教術語,原指圣餅和圣杯,象征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在漢語中,圣體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指最為珍貴、神圣的存在或事物,常用于形容某一事物的價值、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體這個成語多用于正式場合,如文學作品、演講或莊重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人、物或事物的非凡價值和重要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體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教義中的圣餅和圣杯。據信,耶穌在最后的晚餐上將餅和酒賜給門徒,象征著他的身體和血。因此,圣體成為了基督教信仰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漢語中,圣體這個成語通過引申的方式,用來形容非常寶貴和神圣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體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被譽為教育界的圣體,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必讀之作。
2. 這幅畫作是藝術界的圣體,價值連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體這個成語與基督教教義中的圣餅和圣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圣餅和圣杯作為寶貴的事物,象征著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基督教教義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圣餅和圣杯在基督教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我們要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是圣體,不能浪費。
2. 初中生:這次考試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成績對我來說是圣體,決定了我的未來。
3. 高中生:對于藝術家來說,創作是圣體,是他們靈感的源泉。
4. 大學生:對于科學家來說,研究的對象是圣體,需要嚴謹的態度和精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