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德
基本解釋
違背仁德的惡行?!稌けP庚下》:“古我先王,將多于前功,適于山,用降我兇德,嘉績于朕邦。” 孔 傳:“下去兇惡之德,立善功於我國?!薄蹲髠鳌の墓四辍罚骸靶⒕?、忠信為吉德;盜賊、藏姦為兇德?!薄缎⒔洝なブ巍罚骸肮什粣燮溆H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邢昺 疏:“兇謂悖其德禮也者,悖猶逆也,言逆其德禮則為兇也?!?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成功舉已棄,兇德愎而違。” 清 唐甄 《潛書·居室》:“上德者少,兇德者少,中德者恒多。中德者,道之善則善,道之不善則不善,唯兇德不移。”
成語(Idiom):兇德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惡劣的品德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德是由“兇”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兇指惡劣、兇惡,德指品德、道德。兇德表示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極其惡劣,違背道德倫理,做出令人憤慨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德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非常惡劣,違法亂紀,不顧道德倫理,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可以用于批評和譴責某人的惡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兇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子罕的人,他的行為極其惡劣,兇惡不堪。他在昭公面前表現出一副謙虛恭順的樣子,但背地里卻心懷惡意,不斷陷害昭公的親信。最后,昭公發現了子罕的真面目,對他的惡行感到非常憤慨,因此形成了兇德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德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其中形容詞是兇,名詞是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兇德雙全,做盡壞事,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他的兇德行為引起了公眾的強烈譴責。
3. 這個案件揭露了那個人的兇德本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兇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面容兇惡,做出惡劣行為,完全違背了道德準則,這樣就能夠記住兇德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兇德這個成語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善惡有報”、“品德高尚”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提高道德意識,培養良好的品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欺負同學,偷別人的東西,真是兇德滿身。
2. 初中生:這個人打架斗毆,欺負弱小,簡直就是兇德之人。
3. 高中生:他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堪稱兇德滔天。
4. 大學生:社會上的一些黑惡勢力犯罪行為,充滿了兇德。
這就是關于“兇德”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