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分
基本解釋
(1).舊謂人和物所受元氣的分限。《孔子家語·執轡》:“ 子夏 問於 孔子 曰:‘ 商 聞《易》之生人及萬物鳥獸昆蟲,各有奇耦,氣分不同。’”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尋所受之終始,推氣分之所由。”
(2).引申為氣息;氣質。 宋 蘇軾 《法云寺禮拜石記》:“聞我佛修道時,芻泥巢頂,霑佛氣分,后皆受報。” 茅盾 《虹》一:“如果從后影看起來,她是溫柔的化身;但是眉目間挾著英爽的氣分,而常常緊閉的一張小口也顯示了她的堅毅的品性。”
(3).身分,體面。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繫得緊,只怕俺女孩兒折了氣分。”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我和你兩情調兩意肯。這諧合有氣分。”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這衣服和銀子,也則是一時間周急,添你氣分。”
同“ 氣氛 ”。 葉圣陶 《雙影》:“這種幽郁氣分也可以清楚地辨出。”參見“ 氣氛 ”。
英文翻譯
1.【醫】qifen;qiphase
成語(Idiom):氣分(qì fèn)
發音(Pronunciation):qì f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情緒或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分是指人的情緒或心情。它可以用來描述人的情緒狀態,如高興、憤怒、傷心等。氣分常常與人的性格、環境以及經歷有關,它可以隨著時間和情境的變化而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分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情緒狀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中使用。例如,當你想詢問別人的心情時,可以問:“你今天氣分怎么樣?”或者當你想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可以說:“我今天的氣分很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氣分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四年》中,原句為“氣分如此,何以為民?”意為“如果國君的情緒如此,如何能夠治理國家?”從而引申出“氣分”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氣”表示人的情緒,“分”表示狀態或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氣分很好,總是笑瞇瞇的。
2. 她的氣分不好,一直悶悶不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氣分”相關的情境或者個人經歷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臉上充滿了笑容,表示他的氣分很好;或者想象一個人的臉上愁眉苦臉,表示他的氣分不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情緒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喜怒哀樂、心情如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我氣分很好,因為考試考了滿分。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氣分很差,因為被同學嘲笑了。
3. 高中生(16-18歲):我氣分不好,因為老師批評了我的作文。
4. 大學生(19-22歲):他的氣分很高漲,因為剛剛通過了考試。
5. 成年人(23歲以上):我今天的氣分很低落,因為失去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