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書
成語(Idiom):惡書(è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è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容惡劣、有害的書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惡指惡劣、有害,書指書籍。惡書形容內容惡劣、有害的書籍,比喻對社會有害的讀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惡書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具有不良影響的書籍,或者用來提醒人們要警惕不良讀物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的負面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書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部文學作品《漢書·司馬相如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司馬相如在家鄉演出《長門賦》時,有人送給他一本內容惡劣的書籍,司馬相如立刻將其扔進了火中,表示拒絕接受這種有害的讀物。這個故事后來就成了惡書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惡書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忠告年輕人要遠離惡書,多讀正能量的書籍。
2. 這本小說被評論家稱為是一本惡書,不值得一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惡書這個成語,比如可以想象一本書上面寫滿了惡心的東西,形象地表示這是一本內容惡劣的書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對惡書的描述,以及對閱讀的正確態度和選擇的指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遠離惡書,多讀好書。
2. 初中生:我不喜歡看惡書,我更喜歡讀有意義的書籍。
3. 高中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遠離那些有害的惡書。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被惡書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