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基本解釋
(1).文書記事。《漢書·司馬遷傳》:“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2).指文學、史學的著作或知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其文史則有 袁 殷 之曹, 孫 干 之輩。”《北史·山偉傳》:“ 偉 涉獵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為御史中尉,以 偉 兼侍御史。” 唐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十五富文史,十八足賓客。” 清 孫枝蔚 《送王金鉉歸里》詩:“ 晉 世擅風流, 漢 賢足文史。”
(3).指詩話、文評之類的書。《新唐書·藝文志四》“丁部集錄總集類”有“文史類”一目。凡所以譏評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龍》、《詩品》等,均列入該類。
英文翻譯
1.literature and history
成語(Idiom):文史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化和歷史領域的知識和學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史是由“文化”和“歷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指的是文化和歷史方面的知識和學問。它強調了文化和歷史對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重要性,是人們了解和掌握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過去和現在的重要途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文化和歷史有著廣泛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可以用于討論學者、歷史學家、文化研究者等專業人士,也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學識淵博和見多識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化和歷史是人們學習和研究的重要領域。文史的學習被視為一種崇高的追求,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和傳承先輩留下的智慧和經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表示文化,“史”表示歷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文史有著深厚的造詣,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
2. 這本書是一部關于中國文史的權威著作。
3. 學習文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史”與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性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是一個學者,專注于研究文化和歷史,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文化和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閱讀歷史書籍、參觀歷史遺跡、觀看歷史紀錄片等都是擴展你的文史知識的好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學習文史,因為它讓我更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2. 初中生:老師說要我們多讀歷史書,學習文史知識,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3. 高中生:文史是我最喜歡的學科,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歷史學家。
4. 大學生:學習文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社會和人類的發展,對我們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