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辭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指文章的形式方面。
(2) (名)泛指文章。
[構成]
偏正式:文(辭
[例句]
這篇散文文辭優美。(作主語)
[同音]
文詞
英文翻譯
1.(文章的形式方面) diction; language
詳細解釋
(1).言詞動聽的辭令。《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晉 為伯, 鄭 入 陳 ,非文辭不為功。”《戰國策·秦策一》:“繁稱文辭,天下不治。”《韓詩外傳》卷十:“故使者必矜文辭,喻誠信,明氣志,解結申屈,然后可使也。”
(2).亦作“ 文詞 ”。文章。《史記·伯夷列傳》:“余以所聞 由 光 義至高,其文辭不可概見,何哉?”《史記·儒林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見 申公 對,默然。”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辭超卓,四座嘆之。” 宋 司馬光 《賢良策問》:“國家比下詔書,以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豈特以學問之富貴為賢良,文辭之麗為方正邪?”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文詞稍勝者即號才人,音律極精者終為藝士。”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 節性 ( 王符 )、 公理 ( 仲長統 )雖文辭斐然,然止于政論。”
成語(Idiom):文辭(wén cí)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言辭的表達方式、風格和技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辭是指運用文字表達思想和感情的藝術。它包括文章的結構、句法、修辭等方面的技巧。文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文章的表達效果和藝術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辭通常用于描述或評價文章或言辭的表達方式。可以用來贊美一篇優秀的文章,也可以用來批評一篇拙劣的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辭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藝文志》:“文辭者,文之辭也。”意指文辭是文學作品中的辭藻、修辭和表達方式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辭優美,引人入勝。
2. 這篇文章的文辭犀利,讓人印象深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辭”這個成語與“文學作品中的辭藻、修辭和表達方式等”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通過多閱讀文章,提高對文辭的理解和運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文辭不僅可以提高對文章的欣賞能力,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參加寫作培訓等方式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文辭的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文辭非常生動有趣。
2. 初中生:我喜歡讀一些文辭優美的詩歌。
3. 高中生:寫作文時,要注意運用合適的文辭來表達思想。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文辭精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