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鹿
基本解釋
(1). 春秋 時地名。(1) 衛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 公子 重耳 ﹞過 衛 , 衛文公 不禮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預 注:“ 五鹿 , 衛 地。”(2) 晉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縣 東。相傳 穆天子 東征曾舍于此。《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 齊侯 、 衛侯 救 邯鄲 ,圍 五鹿 。” 杜預 注:“ 五鹿 , 晉 邑。”
(2).指 西漢 五鹿充宗 。(1)《漢書·朱云傳》載, 充宗 通曉 梁立 《易》。嘗憑借權勢與諸儒辯《易》,諸儒不敢與爭,惟 朱云 多次將他駁倒。故時語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辯的人。 清 王濤 《贈唐魏公》詩:“雄辯驚四筵,高談折 五鹿 。”(2)《漢書·佞倖傳·石顯》:“ 顯 與中書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勢也。”后借指擅權倚勢的人。
(3).復姓。
英文翻譯
1.a surname
成語(Idiom):五鹿(wǔ lù)
發音(Pronunciation):wǔ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只鹿,比喻人才出眾、才華橫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量,表示很多;“鹿”是一種美麗而高貴的動物。因此,“五鹿”成語用來形容人才出眾、才華橫溢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褒獎有才華的人,可以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或某項技能上非常優秀的人。可以用于表揚學生在學術、運動、藝術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中有多個非常有才能的成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八十二·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據說,秦國有一位名叫荀卿的大夫,他的聰明才智非常出眾,被稱為“五鹿”。他的才能被當時的人們廣泛贊美和稱頌,成為后來“五鹿”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數學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真是五鹿中的翹楚。
2. 她的音樂才華很出眾,被譽為五鹿中的佼佼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五只鹿在草原上奔跑,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代表了人才出眾、才華橫溢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荀卿的故事以及其他與人才、才華相關的成語,例如“獨步天下”、“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水平很高,是我們班級里的五鹿。
2. 初中生:他在全國數學競賽中獲得了冠軍,真是五鹿中的佼佼者。
3. 高中生:她的文學作品被評為全國最優秀的,是五鹿中的翹楚。
4. 大學生:他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被譽為五鹿中的頂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