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棓
基本解釋
亦作“ 白棒 ”。大棍;大杖。《北史·王羆傳》:“ 羆 尚臥未起,聞閣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 羆 當?shù)琅P,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 唐 羅隱 《與招討宋將軍書》:“ 江 南水, 鐘陵 火,緣 淮 饑, 汴 滑 以東螟,故無賴輩一食之不飽,一衣之不覆,則磨寸鐵,挺白棒,以望朝廷姑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武士數(shù)十騎,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擁。” 章炳麟 《思鄉(xiāng)原下》:“ 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極諫以干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謂奇節(jié)也。”
成語(Idiom):白棓(bái bà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ái b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或效果,白白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棓是由“白”和“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白指的是無效、無功,棓指的是一種棍棒。白棓這個成語比喻做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白白浪費了時間、精力、資源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棓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些努力付出卻沒有取得成效的情況。比如,一個人長時間學習卻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可以說他白棓了;一個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可以用白棓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故事中,衛(wèi)將軍驃騎在戰(zhàn)場上指揮作戰(zhàn),他手持一把寶劍,劍柄上鑲嵌著一塊寶玉。在一次戰(zhàn)斗中,他的劍被敵人打斷了,劍柄上的寶玉也丟失了。衛(wèi)將軍回到營地后,下令搜查失去的寶玉,但最終沒有找到。他感到非常遺憾,說:“我本來可以用這把劍取得勝利的,現(xiàn)在卻連一塊寶玉都沒有了,真是白棓了。”從此,人們用“白棓”來比喻沒有起到應有作用或效果,白白浪費了的情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棓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努力,結(jié)果卻是白棓了。
2. 我們這次活動的成果不應該白棓,要想辦法把它們用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白棓”,白色的棍棒,形象地表示沒有起到作用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白費力氣”、“無用武之地”等,可以幫助拓展對白棓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沒有認真復習,結(jié)果考得很差,真是白棓了。
2. 初中生:我為了參加比賽練習了很久,但在比賽中表現(xiàn)一般,覺得自己白棓了。
3. 高中生:我花了很多時間寫作業(yè),但老師并沒有給我很高的評價,感覺自己白棓了。
4. 大學生:我找了很多工作機會,但都沒有成功,覺得自己白棓了。
5. 成年人:我為了一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終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感到自己白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