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救
成語(Idiom):施救(shī jiù)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j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給予援助或救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施救是由動詞“施”和動詞“救”組成的成語,表示給予援助或救助。它強調主動出手,積極地幫助他人,通常用來形容有愛心、樂于助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施救常用于形容在緊急情況下,主動伸出援手幫助他人的行為。比如,在災難中,救援人員會施救受災群眾;在水上,救生員會施救落水者。此外,施救也可用于比喻性的情境,如在學習上互相幫助,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施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善良,經常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有一次,孟嘗君路過一座橋,看到橋上有一個落水的人,他立即施救,救起了那個人。后來,人們就用“施救”來形容幫助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非常熱心腸的人,經常施救需要幫助的人。
2. 在地震中,許多勇敢的救援人員施救被困的人們。
3. 他是一個熱愛公益事業的人,經常施救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施救”與“幫助他人”、“救援行動”等概念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緊急情況下,主動伸出援手幫助他人的場景,加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施救相關的成語,如“慷慨解囊”、“救死扶傷”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有人摔倒了,我立刻施救,幫助他起來。
2. 初中生:當地震發生時,許多勇敢的救援人員奮不顧身地施救被困的群眾。
3. 高中生:在考試前夕,老師會耐心施救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