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kě míng zhuàng ㄅㄨˋ ㄎㄜˇ ㄇㄧㄥˊ ㄓㄨㄤˋ不可名狀(不可名狀)
◎ 不可名狀 bùkě-míngzhuàng
[beyond expression;cannot describe in words] 不可用言語來形容(名:說出)
詞語解釋
bù kě míng zhuàng ㄅㄨˋ ㄎㄜˇ ㄇㄧㄥˊ ㄓㄨㄤˋ不可名狀(不可名狀)
無法用言辭形容。 唐 李復言 《楊恭政》:“箱中有奇服,非綺非羅,制若道人之衣;珍華香潔,不可名狀。” 宋 文天祥 《亂礁洋》詩序:“在洋中者,或高或低,或大或小,與水相擊觸,奇怪不可名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某公》:“兩鬼捉臂按胸,力脫之,痛苦不可名狀。” 茅盾 《曇》:“她終于被那不可名狀的擾亂所征服,她只能偃臥在床上,狼狽地喘著氣了。”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可名狀
成語(Idiom):不可名狀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ě míng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的特征、情況等難以用言語表達或形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可名狀是一個用來形容某種事物或情況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成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一些極其糟糕、可怕或難以言喻的情況,超出了常規的描述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適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當你無法找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某種巨大、令人震驚或難以想象的事物時,可以使用不可名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可名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曹雪芹多次使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一些無法言說的情感和境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名狀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可名狀是一個由“不可”、“名”和“狀”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可”表示否定,“名”表示名字或稱呼,“狀”表示形容。整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無法用名字或形容詞來描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美景真是不可名狀,你必須去親眼看一看才能體會。
2. 那場災難給人們帶來了不可名狀的痛苦和傷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以下方法記憶不可名狀:
1. 將每個字的意思分解,不可(無法)+ 名(名字)+ 狀(形容)。
2. 想象一個無法用任何名字或形容詞來描述的東西,這就是不可名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不可名狀相關的成語,如“難以名狀”、“莫名其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魔法世界里的巨龍實在是太厲害了,它的力量簡直不可名狀。
2. 初中生:那次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恐慌和恐懼,我能感受到的只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怖。
3. 高中生:這本小說的情節非常扣人心弦,里面的懸念和反轉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可名狀的緊張感。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困難程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遇到的問題簡直是不可名狀的。
以上是關于成語“不可名狀”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