鞉牢
成語(Idiom):鞉牢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堅固、穩定,無法動搖或摧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鞉牢是指一種用牛皮制成的堅固的鞍具,用來固定牛或馬在車轅上的。這個成語比喻事物穩固,無法輕易動搖或破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堅韌,不易受挫。
2. 形容一個機構或組織的穩定性和堅固性。
3. 形容一種制度或規章的嚴密性和不可動搖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鞉牢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中。當時,人們用鞉牢來駕馭牛或馬,使它們能夠牽引車輛。鞉牢由牛皮制成,非常堅固。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事物堅固、穩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信念就像鞉牢一樣堅定不移。
2. 這個組織的鞉牢性質使其能夠經受住各種挑戰。
3. 這個法律的鞉牢性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秩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牛皮制成的鞍具的堅固性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坐在鞉牢上,無論怎樣顛簸,他都能保持穩固的姿勢,不會被摔下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堅固、穩定相關的成語,如“堅如磐石”、“穩如泰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小屋是用磚塊建造的,非常鞉牢。
2. 初中生:他的意志如同鞉牢一樣堅定,不受任何困難的影響。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鞉牢不摧,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