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部
基本解釋
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 隋 以前稱子部書為乙部, 唐 以后稱史部書為乙部。《隋書·經籍志一》:“秘書監 荀勖 ,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一曰甲部……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舊唐書·經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為經……乙部為史。”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自敘》:“予弱冠時,好讀乙部書,通籍以后,尤專斯業。”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跋》:“ 彤 幼承庭訓,早覽乙部。”
成語(Idiom):乙部
發音(Pronunciation):yǐ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后輩或下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乙部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乙部之子,召公之孫也。”意為乙部是指召公的孫子,即后代的后代。乙在古代是指次序中的第二個,部指后代。乙部一詞用來形容比自己年紀小或地位低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乙部一詞常用于工作場合或學校中,用來形容下屬、學生或年紀較小的同事。可以用來表達對年輕人或晚輩的稱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乙部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注重輩分和尊卑之分,乙部一詞就是用來形容輩分比自己低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乙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乙表示次序中的第二個,部表示后代。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乙部,需要我幫助他成長。
2. 作為老師,我們要關心乙部的學習和成長。
3. 作為乙部,我要尊重并聽從長輩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乙部這個成語。可以聯想乙字是次序中的第二個字,部字表示后代,從而記住乙部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甲乙丙丁、乙丑寅卯等,來擴展對乙部的理解。也可以學習相關的禮儀知識,了解古代社會的輩分和尊卑之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乙部,我們要幫助他適應新環境。
2. 初中生:作為乙部,我們要尊重并聽從老師的指導。
3. 高中生:作為乙部,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超過前輩的成就。
4. 大學生:作為乙部,我們要尊重并學習前輩的經驗和智慧。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關心乙部的成長和發展,幫助他們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