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目不別視
發音(Pronunciation):mù bù bié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目光不離開,不分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分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非常專注,全神貫注,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公孫丑下》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公孫丑是孟子的學生,他曾經向孟子請教學問。有一天,孟子帶公孫丑去參觀齊國的廟宇,公孫丑看到廟堂上掛著一面鏡子,他停下來凝視,無法移開目光。孟子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專注地看著那面鏡子?”公孫丑回答:“我在想,如果我能把這面鏡子的形象記住,我就能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泵献勇牶筚潎@不已,認為公孫丑的專注精神是非常難得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不別視是一個四字成語,由“目”、“不”、“別”、“視”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時目不別視,全神貫注。
2. 她工作時目不別視,不容易被打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目不別視”與專注、集中注意力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眼睛緊緊盯著一個目標,不移開視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等,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在寫作業的時候,目不別視地專心做題。
2. 初中生(13-15歲):比賽時,隊友們都目不別視地關注著比分,為我們加油。
3. 高中生(16-18歲):在準備高考的時候,我目不別視地學習,努力提高成績。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