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罫
成語(Idiom):剛罫 (gāng gu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gāng g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剛正、剛直,不阿諛奉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剛罫是由“剛”和“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剛指剛直、正直,罫指筆桿。剛罫形容人言辭直率、剛正,不阿諛奉承,不向權貴低頭,堅持正義和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剛罫常用于形容人言辭正直、剛正不阿的特點??梢杂脕砜滟澞切﹫猿衷瓌t、不妥協(xié)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唯利是圖、奉承附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剛罫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劉晏的官員,他任職時非常正直,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有一次,他奉命去拜訪一位權貴,但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肯向權貴低頭。他用筆將紙上的字畫橫畫一劃,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從此,剛罫成為了形容人正直、剛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成語結構為“剛 + 罫”,其中,“剛”為修飾詞,表示正直、剛直的意思,“罫”為名詞,表示筆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剛罫,從不向權貴低頭。
2. 這位領導非常剛罫,對待問題從不妥協(xi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剛罫”聯(lián)想成一支筆,筆桿筆直,代表正直、剛直的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剛罫相關的成語,如剛正不阿、剛愎自用等,了解更多關于正直、剛直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一個剛罫的好同學,從不說謊。
初中生:老師非常剛罫,對待學生都很公正。
高中生:他擔任班長后,變得更加剛罫,為班級爭取了很多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