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楫
成語(Idiom):篙楫(gāo jí)
發音(Pronunciation):gāo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言辭或行動謙虛謹慎,不張揚,不自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篙楫是由“篙”和“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篙是船上用來撐船的長竹竿,楫是劃船的工具。篙楫合在一起,形容人言行謙遜,不自夸,不張揚。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的謙虛和謹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篙楫”來形容一個人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得謹慎、不張揚、不自夸。例如,當我們贊美一個人謙虛謹慎的品質時,可以說他“篙楫之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下篇》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篙楫”的人。篙楫是一個聰明而謙虛的人,他在世間行走,不自夸不張揚,卻能夠以謙虛的態度和智慧的言行,贏得他人的尊敬和歡迎。后來,人們就用“篙楫”來形容謙虛謹慎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篙楫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篙楫之心,不驕不躁。
2. 老師教育我們要有篙楫之心,不要過于自滿。
3. 他雖然成績優秀,但一直保持著篙楫之心,不會因此而驕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篙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船上,用篙和楫撐船前進,但他的動作謹慎小心,不敢大意,這樣就能夠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篙楫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謙虛謹慎”、“不張揚”、“不自夸”等,以豐富詞匯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篙楫的人,因為他們謙虛謹慎,不會嘲笑別人。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要有篙楫之心,不要因為成績好就自以為是。
3. 高中生:篙楫是一個重要的品質,它能讓一個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保持謙遜和冷靜。
4. 大學生:在面試時,篙楫之心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優勢,贏得用人單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