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吠
成語(Idiom):蛙吠
發音(Pronunciation):wā f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微小而無力,不值一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蛙吠是由“蛙”和“吠”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蛙是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動物,它的叫聲非常輕微,幾乎聽不到。吠指狗的叫聲。蛙吠這個成語形容的是聲音微小而無力,不值一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蛙吠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發出的聲音微弱、無力,不足以引起重視或關注的情況。比喻某人的聲音聽不清楚,或某事物的影響力很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蛙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的《談薛濤詩》中。楊慎在書中寫道:“薛濤詩,雜而不精,蛙吠也。”這句話形容薛濤的詩歌風格雜亂而不精致,就像蛙的叫聲一樣微弱而無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蛙吠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提議就像蛙吠一樣,沒人理會。
2. 這個問題只是個蛙吠,不值得我們浪費時間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蛙吠這個成語。想象一只蛙在池塘邊發出微弱的叫聲,然后將這個形象與聲音微小而無力、不值一提的含義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比如“雷聲大,雨點小”、“鴻毛泛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在花園聽到一只蛙吠,聲音很小。
2. 初中生:他的演講聲音太小了,簡直就是蛙吠。
3. 高中生:這個問題的影響力太小了,就像蛙吠一樣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