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安居
基本解釋
佛教語。古 印度 在每年約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內,禁僧尼外出,謂外出易傷草木蟲蟻,應居在寺內坐禪講經,安受供奉。這一階段開始即稱“入安居”,又稱“結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時期開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覩貨邏國故地總述》:“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其多雨,亦是設教隨時也。”
成語(Idiom):入安居
發音(Pronunciation):rù ān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安定下來,安居樂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安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入”表示進入,安定下來;“安居”表示安定居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安定下來,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入安居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找到了安定的生活,不再流離失所。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生活或者身心健康方面找到了平衡和滿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入安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外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莊周的哲學家和一個叫做胡適的學者的對話。莊周問胡適:“你能告訴我,怎樣才能安居樂業?”胡適回答說:“入得其官,安得其居。”從此,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入安居是一個四字成語,其中前兩個字“入安”表示進入安定的狀態,后兩個字“居”表示居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入安居了。
2. 這個小鎮的環境非常優美,適合人們入安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入安居”相似的音樂節奏或者旋律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入安居”與“如愿以償”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因為它們都表示達到了某種目標或愿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入安居相關的成語,如入鄉隨俗、入木三分等。可以學習相關的文化背景和故事,進一步豐富對這些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家能夠入安居,每天都有好吃的飯菜。
2. 初中生:我父母經過多年的奮斗,終于買了一套房子,我們全家可以入安居了。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我終于可以入安居,好好休息一下,準備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