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年
基本解釋
(1).欠收的年歲;荒年。《管子·大匡》:“案田而稅,二歲而稅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歲饑不稅。”《隋書·百官志中》:“凡頒祿,視年之上下。畝至四釜為上年,上年頒其正。三釜為中年,中年頒其半,二釜為下年,下年頒其一。”
(2).道家以六七十歲為下年。《云笈七籤》卷五九:“修真之品有三:上年、中年、下年……下年者,六十、七十也。”
(3).次年;明年。《元史·河渠志二》:“本處民田稅糧全免一年,官租減半。今秋收成,下年農隙舉行。”如:瑞雪兆豐年,下年定是好年成。
成語(Idiom):下年(xià nián)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明年、來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年是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指的是明年或者來年。它常用于描述將來的時間,表示下一年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年常常用于日常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表示接下來的一年。它可以用于描述將來的計劃、安排、預測等,也可以用于詢問他人關于明年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年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原本是用來表示田地的下一年是否適合種植莊稼。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時間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年是一個雙音節的詞語,由“下”和“年”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下年的計劃是出國旅游。
2. 下年的天氣預測顯示,明年會有更多的降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下年”與“明年”進行聯想,將其與將來的時間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去年”、“今年”、“明年”等,以擴展對時間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下年要參加學校的運動會。
2. 初中生:下年的高考我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下年我打算報考一所好大學。
4. 大學生:下年畢業后,我希望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5. 成年人:下年我計劃出國旅行,去看看世界各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