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雷
成語(Idiom):聞雷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l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到了危險的邊緣或緊要關頭,才意識到危險的存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聞雷”源自于《左傳·僖公六年》的記載。原文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魯國的僖公在一次狩獵中,聽到了雷聲,但并不害怕,還表示雷聲是“天降之音”,而他的臣子則對雷聲感到害怕。過了一會兒,閃電擊中了僖公的車輛,導致他受傷。從這個故事中,人們總結出了成語“聞雷”的含義,即在危險來臨之前不予重視或意識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們在危險或緊要關頭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者在事情發展到危險的邊緣才有所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聞雷”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記載《左傳·僖公六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聞雷”的結構是“動詞+名詞”,其中“聞”表示聽到,察覺到,“雷”表示雷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聞雷才下雨,事情到了緊要關頭才會有所行動。
2. 這個領導太不重視安全問題了,總是聞雷才知道避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場景中,突然聽到雷聲,然后想象自己的反應是恐懼和警覺的,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雷聲大,雨點小”、“雷打不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總是聞雷才知道要回家了,因為媽媽說雷聲很危險。
2. 初中生:他平時總是不重視學習,只有考試前才聞雷了,才開始努力。
3. 高中生:政府部門應該聞雷早行動,而不是等到問題嚴重才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