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新
基本解釋
謂禮待新來者。《左傳·昭公十四年》:“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姦慝,舉淹滯,禮新敘舊,祿勛合親。” 孔穎達 疏:“外人新來者,禮待之。”《國語·周語中》:“尊貴、明賢、庸勛、長老、愛親、禮新、親舊,然則民莫不審固其心力以役上令。” 韋昭 注:“新來過賓也。”
成語(Idiom):禮新 (lǐ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端莊得體,彬彬有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新是由“禮”和“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的禮儀規范,包括對他人的尊重、禮貌等;而“新”則表示新鮮、嶄新。因此,禮新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非常得體,符合社會禮儀,給人以嶄新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新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有教養,得體而有禮貌。可以用于夸獎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中的表現,也可以用于提醒他人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禮新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從成語的字面意義來理解。禮新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禮儀,認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應當符合規范,以體現他的修養和教養。因此,禮新這個成語形成了對于修養和教養的高度贊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新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禮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在公共場合,我們應當保持禮新的態度,不要做出不雅的舉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禮新”與“禮儀新鮮”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想象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非常得體,給人以嶄新的感覺,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禮儀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傳統禮儀和習俗,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同學生日會上表現得非常禮新,禮貌地向同學送上了生日禮物。
2. 小學生:老師教育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要保持禮新的態度,不要說粗話。
3.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要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會盡力展現出禮新的形象,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4. 高中生:面試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儀態和言行舉止,展示出禮新的形象,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