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錘
基本解釋
古代編席的工具。《淮南子·道應訓》:“ 秦皇帝 得天下,恐不能守,發邊戍,筑 長城 ,修關梁,設障塞,具傳車,置邊吏。然 劉氏 奪之,若轉閉錘。” 高誘 注:“閉錘,格也,上之錘,所以編薄席,反覆之易。”
成語(Idiom):閉錘(bì chuí)
發音(Pronunciation):bì ch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已經決定,沒有回旋的余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閉錘是由“閉”和“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閉指關閉、封閉,錘指錘子。閉錘比喻事情已經決定,沒有回旋的余地,類似于錘子敲打的力度和決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閉錘常用于形容某個決策或事情已經確定,不可更改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學習、生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閉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不了解局勢,被騙子利用,最終陷入困境,無法挽回。從此,人們用“閉錘”來形容事情已經決定,沒有回旋的余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閉錘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決定已經是閉錘了,我們沒有改變的余地。
2. 他的失敗已經是閉錘,再也無法挽回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閉錘的形象與錘子敲打的力度和決斷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閉錘相關的成語,如“定錘”、“決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業已經是閉錘了,不能再改了。
2. 初中生:這次考試的成績已經是閉錘了,只能接受現實。
3. 高中生: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發出,我的去向已經是閉錘了。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投資已經是閉錘了,不能再改變計劃了。
5. 成年人:公司的決策已經是閉錘了,我們只能按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