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德
基本解釋
市恩。 明 張居正 《答張巡撫澽濱言士稱知己》:“蓋薦賢本以為國,非欲市德於人。”《明史·吳執御傳》:“帝以沽名市德責之。” 清 戴名世 《秋九月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趙盾 反(返),又使 趙穿 逆 公子黑臀 於 周 而立之,以使之市德於新君。”參見“ 市恩 ”。
成語(Idiom):市德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市井之德,指普通百姓的品德和道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市德是由“市”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市”指的是市井,即普通百姓;“德”指的是品德和道德。市德的基本含義是指普通百姓的品德和道德。它強調了人們應該具備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以及在市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市德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具備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它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低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市德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個關于市德的故事。故事中,孟子告訴梁惠王,一個國家的繁榮與否與其百姓的品德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百姓具備良好的品德和道德,那么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反之,如果百姓的品德和道德低下,那么國家就會衰敗落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市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遵守著市德,受到了周圍人的尊敬。
2. 這個社區的居民都具備良好的市德,形成了和諧的社會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市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繁華的市場中,看到周圍的人們都擁有著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彼此友善相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孟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他對于人的品德和道德的重視。
2. 學習其他與道德和品德相關的成語,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才兼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市德。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樹立榜樣,發揚市德。
3. 高中生:社會上不缺少才華橫溢的人,但缺少的是市德高尚的人才。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市德,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5. 成年人:作為一名家長,我要教育孩子們具備良好的市德,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