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mù niú liú mǎ ㄇㄨˋ ㄋㄧㄨˊ ㄌㄧㄨˊ ㄇㄚˇ木牛流馬(木牛流馬)
三國 蜀 諸葛亮 創制的運載工具。即獨輪車與四輪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宋 陳師道 《談叢》:“ 蜀 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三國演義》第一○三回:“ 張嶷 早驅木牛流馬到寨,交割已畢,獲糧萬餘石。”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公輸子 削木人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飛, 武侯 作木牛流馬。”參閱 清 張澍 輯《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七節。
成語(Idiom):木牛流馬
發音(Pronunciation):mù niú liú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一種古代的運輸工具,也指勞動力的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牛是一種古代的運輸工具,由木制成,形狀像牛,可以拉動車輛。流馬是一種古代的工具,形狀像馬,可以用來挖掘土地。木牛流馬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勞動力的浪費,比喻某種工作或行動沒有效率,浪費時間和精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形容一些工作或行動沒有效率,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切實際、不務實的做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木牛流馬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兵器匠師魯班為了幫助齊國打敗敵國,發明了一種木制的牛形車和馬形工具,用來進行軍事運輸和挖掘。然而,齊國的將領卻沒有善加利用這些工具,導致戰爭失敗。后來,人們用“木牛流馬”來形容這種浪費勞動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忙忙碌碌,卻沒有做出任何成績,真是木牛流馬。
2. 這個項目的計劃太不實際了,完全是在木牛流馬。
3. 別再浪費時間了,不要再木牛流馬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木牛和流馬的形象與勞動力浪費的概念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木牛拉著車子在原地不動,流馬卻一直在挖掘同一個地方,沒有任何進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木牛流馬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木牛流馬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還可以了解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比如“白費力氣”、“徒勞無益”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了很多作業,可是老師卻說我沒有進步,真是木牛流馬。
2. 初中生:他整天玩游戲,一點也不學習,完全是在木牛流馬。
3. 高中生: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考試,可是成績卻沒有提高,感覺自己像是木牛流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