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囊
成語(Idiom):縑囊(jiān náng)
發音(Pronunciation):jiān n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思縝密,謹慎小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縑囊的字面意思是用來裝紡織品的袋子。成語“縑囊”比喻人的心思縝密,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考、行動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重要事務時非常細心,不敢有絲毫差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縑囊”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昭公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君主,他任命孔子的學生顏回為大夫,但是顏回卻辭讓不受。昭公問顏回為什么不接受,顏回回答說:“我不敢當大夫之職,因為我心思縝密,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就像縑囊一樣。”從此,成語“縑囊”就用來形容人的心思縝密、謹慎小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縑囊小心,從不敢有絲毫疏忽。
2. 做事要縑囊,不可魯莽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縑囊是用來裝紡織品的袋子,而紡織品需要經過細心的處理,所以縑囊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思縝密、謹慎小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謹慎、細心相關的成語,例如“小心翼翼”、“嚴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會縑囊小心,認真檢查答題卡,確保沒有疏漏。
2. 初中生:我在寫作文時會縑囊思考每一個觀點,確保邏輯嚴密。
3. 高中生:在準備高考時,我會縑囊備考,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復習到位。
4. 大學生:在進行科研項目時,我會縑囊謹慎,不敢有絲毫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