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籜
成語(Idiom):槁籜(gǎo tuò)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t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竹子的枝葉干枯、不生長,比喻人的才能不再進步,思想僵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槁籜是由“槁”和“籜”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槁”指的是竹子的枝葉干枯,不再生長,“籜”指的是竹子的稈子。成語“槁籜”比喻人的才能停滯不前,思想僵化,不再有進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槁籜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能不再進步,思想僵化。在學習、工作或其他方面,當一個人停滯不前,不再有新的想法或進步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槁籜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故事中,齊國的相國管仲因為年老,不能再提出新的建議,于是有人說他的才能像竹子的枝葉一樣干枯不再生長,就出現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槁籜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前很有創造力,但現在變得槁籜了。
2. 這個科研團隊需要新的血液,否則會變得槁籜。
3. 年紀大了,不要讓自己變得槁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棵竹子的枝葉干枯,不再生長,代表人的才能停滯不前,思想僵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竹子的成語,如“竹報平安”、“竹籃打水一場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退休后變得槁籜了,不再學新的東西。
2. 初中生:有些老師的教學方法已經槁籜了,需要更新一下。
3. 高中生:有些學生學習不進步,變得槁籜了,需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