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禮
基本解釋
謂議論禮制。《禮記·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鄭玄 注:“禮,謂人所服行也。” 朱熹 集注:“禮,親疏貴賤相接之體也。” 宋 袁燮 《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丞相言議禮之地,最要得人。” 明 王祎 《唐五禮序》:“是用為之序論,以著其説,庶議禮之家,得以慎所擇焉。”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惟兩 漢 議禮之文,博引數(shù)説,以己意折衷,近於考據(jù)。”
議禮(yì lǐ)
發(fā)音(yì lǐ)
基本含義:指在公共場合中遵守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以便達到和諧的交流和合作。
詳細解釋:議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議”指的是商討、討論,而“禮”表示禮儀、規(guī)范。議禮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公共場合中,通過遵守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進行商討、討論,以便達到和諧的交流和合作。
使用場景:議禮常用于形容人們在會議、座談、商務談判等場合中的言行舉止,強調遵守禮儀規(guī)范,以確保交流的順暢和效果的良好。
故事起源:關于議禮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它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于禮儀的重視。在古代,人們認為遵守禮儀規(guī)范是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方式。
成語結構:議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
1. 在會議上,大家議禮進行討論,確保了討論的順利進行。
2. 商務談判中,雙方都應該遵守議禮,以促進雙方的合作。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議禮”與“討論”和“禮儀”這兩個詞聯(lián)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將“議禮”與在公共場合中遵守禮儀規(guī)范的重要性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議禮相關的成語,如“守禮”,“禮讓”,以及學習關于禮儀的相關知識,如宴會禮儀、商務禮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我們都要議禮,以展示我們的文明禮貌。
中學生:在班級會議上,我們應該議禮,以便更好地進行討論和決策。
大學生:在學術研討會上,與會者需要議禮,以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
成人:在商務會議上,大家都應該議禮,以確保會議的順利進行和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