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
基本解釋
(1).施政。《左傳·成公二年》:“《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史記·孝文本紀》:“人主不德,布政不均。” 三國 魏 鍾會 《檄蜀文》:“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
(2).布政使的省稱。《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那 朱四府 乃 山東 人氏,父親 朱布政 與 邵爺 卻是同年。”參見“ 布政使 ”。
成語(Idiom):布政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掌握政權,擔任官職,管理國家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政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布”意為安排、布置,第二個字“政”意為政治、政權。布政的含義是指能夠安排和管理政權,擔任官職,處理國家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布政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具有管理才能,能夠掌握政權并有效地管理國家事務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具有決策能力和領導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布政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布政司是一個負責管理地方行政事務的機構,負責安排和布置各項政務。因此,能夠擔任布政司的官員被視為具有管理才能和政治能力的人。后來,布政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具有管理能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布政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形容詞“布”修飾名詞“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政府工作多年,經驗豐富,是一位真正的布政之才。
2. 這位官員具有布政之材,能夠有效地管理國家事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布政與管理政務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官員在辦公室里安排和布置各項政務,這樣就能夠記住布政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政治、管理相關的成語,例如治國安邦、施政方針等,可以幫助加深對布政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學校的布政之才,能夠很好地管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2. 初中生:市長是一位布政之材,他能夠有效地管理城市的發展和治安問題。
3. 高中生:這位校長在教育界有很高的聲譽,他是一位真正的布政能手。
4. 大學生:這位政府官員在處理重大事件時展現出了布政之才,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