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達
成語(Idiom):導達(dǎo dá)
發音(Pronunciation):dǎo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信息傳遞順利、達到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導達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導”和“達”兩個漢字組成。導的意思是引導、指引,達的意思是到達、達到。導達的意思是使信息傳遞順利,達到預期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導達通常用于形容交流、傳遞信息順利、達到預期目的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可以用來形容信件、文件等的傳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導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當時,王莽是西漢末年的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篡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實行了一個叫做“導達”的制度。這個制度要求官員每年都要向上級報告自己的政績和問題,以便上級了解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后來人們把這個制度的名字“導達”用來形容信息傳遞順利、達到目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導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信件終于導達了他的手中。
2.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使信息在各個部門之間導達暢通。
3. 他的話語能夠導達人心,贏得了大家的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導達”和“到達”進行聯想,因為它們的發音相似,而且意思也有一定的關聯。可以想象自己走在一條通向目的地的路上,路上沒有障礙,信息傳遞順利,最終到達目的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交流、傳遞信息相關的成語,如“暢所欲言”、“傳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用簡單的語言講解,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信息導達了。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級組織了一個交流活動,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信息導達后,大家都受益匪淺。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術研究上,信息的導達對于進一步的探索非常重要,只有信息傳遞順利,才能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