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有借無還
發音(Pronunciation):yǒu jiè wú 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借貸雙方約定的歸還時間已過,借方卻不歸還借款或物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有借無還”是指借貸雙方約定的歸還時間已過,借方卻不歸還借款或物品。這個成語中的“有借”指的是有人借貸,而“無還”則表示沒有歸還的意思。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借貸雙方之間的不守信用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借貸雙方之間的不信任和不守信用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不履行自己的承諾或責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王莽的一個朋友向他借了一把劍,但是過了很長時間,借劍的人始終沒有歸還。于是,王莽寫信給他,信中說:“借劍既久,無意歸還,似有借無還之意。”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演變成了成語“有借無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有借無還”的結構是“有借”+“無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我借了一本書,可是過了一個月了,還是有借無還。
2. 這個人一直不歸還我借給他的錢,真是有借無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有借無還”與借貸行為不守信用的情況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可以想象你借給別人一些東西,但對方卻不歸還,這樣的情況會讓你感到不滿和失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信用相關的成語,如“不守信用”、“言而無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朋友向我借了一本漫畫書,但是他有借無還,我很生氣。
2. 初中生: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不能有借無還的行為。
3. 高中生:在商業交易中,雙方要遵守合同,不能有借無還的情況發生。
4. 大學生:社會上有些人不守信用,經常有借無還,這是一個不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