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xiāng qíng yuàn ㄧ ㄒㄧㄤ ㄑㄧㄥˊ ㄧㄨㄢˋ一相情愿(一相情願)
亦作“一廂情愿”。 指單方面的愿望或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意愿。《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一則保了這沒過門女婿的性命;二則全了這一相情愿媒人的臉面。”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聲聲口口說聯合任何派別的作家,而仍自己一相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與條件。這是作家忘記了時代。” 毛澤東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一章第四節:“粗心大意的軍事家,不去這樣做,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礎之上,這種計劃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實際的。”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有人說:‘你這是一廂情愿, 石敢 同意去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相情愿
成語(Idiom):一相情愿(yī xiāng qíng yuàn)
發音(Pronunciation):yī xiāng qíng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決定事情的結果,而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相情愿是由“一”、“相”、“情愿”三個字組成。其中,“一”的意思是一個人,表示一個人的主觀愿望;“相”的意思是按照、依照,表示按照自己的愿望;“情愿”的意思是心甘情愿,表示主觀上心甘情愿接受某種情況或結果。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決定事情的結果,而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相情愿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批評那些只顧自己主觀愿望,不顧客觀實際情況的人。比如,一個人在做決定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或社會的福祉,就可以用一相情愿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相情愿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紅樓夢》。故事中,賈母對賈政說:“這是你們自己的家務,你們自己去商議,我不管。你們這幾個人商議,也是一相情愿,你們自己去商議。”意思是賈母不干涉賈政及其他人商議家務事的決定,而是由他們自己去商議,按照各自的主觀愿望來決定。從此,一相情愿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相情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聽別人的勸告,一相情愿地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2. 她一相情愿地相信了他的謊言,結果吃了大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相情愿”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堅持自己的主觀愿望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一個人頂著風雨走在一條獨木橋上,不顧其他人的勸告,只按照自己的愿望行動。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主觀愿望、客觀實際有關的成語,如“自作聰明”、“獨斷專行”等。
2. 深入了解《紅樓夢》中的其他成語和故事,擴大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一相情愿地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2. 初中生:她一相情愿地相信了網上的謠言,結果上當受騙了。
3. 高中生:他一相情愿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不考慮就業前景。
4. 大學生:她一相情愿地選擇了去海外留學,而不顧及家庭的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