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憤
成語(Idiom):傷憤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g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傷心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傷憤是指因受到傷害或委屈而感到悲傷和憤怒的情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或受到傷害時所產生的憤怒和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傷憤常用于描述對不公正待遇或傷害感到憤怒和悲傷的情緒。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不公正的待遇時的心情,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公正現象引發的憤怒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傷憤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年》中。故事講述了公元前525年,楚國與吳國發生戰爭,楚國大將子反被俘,被吳國的王子夫差殺害。楚國國君楚莊王得知此事后,非常傷心和憤怒,便用“傷憤”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傷憤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傷”和“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不公正的決定后,內心充滿了傷憤之情。
2. 她被冤枉了,感到非常傷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傷心”和“憤怒”這兩個詞進行聯想,來記憶成語“傷憤”。想象自己遭受傷害或不公正待遇時的心情,即可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傷心”、“憤怒”等,以加深對“傷憤”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小貓被人欺負時,我感到非常傷憤。
2. 初中生:我對考試作弊這種行為感到傷憤,因為它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3. 高中生:社會上存在的不公正現象讓我感到傷憤,我希望能為正義發聲。
4. 大學生:當我看到那些虐待動物的行為時,我深感傷憤,呼吁人們保護動物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