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莊嚴
基本解釋
佛教語。智慧莊嚴和福德莊嚴。前者即六度中的般若,后者即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禪定。 北本 《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一》:“若有人能為法諮啟,則為具足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亦省作“ 二嚴 ”。 唐 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卷七末:“善資糧者,福智二嚴。非 清辨 等惡取空者,能成是事,得菩提也。” 元 張仲深 《送全上人》詩:“二嚴二乘妙熟探,大千小千了無外。”
成語(Idiom):二莊嚴
發音(Pronunciation):èr zhuā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嚴肅莊重,言行舉止嚴謹端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莊嚴是由“二”、“莊”、“嚴”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倍數,表示程度更高;“莊”表示莊重、嚴肅;“嚴”表示嚴謹、嚴肅。二莊嚴形容一個人的態度、言行舉止十分嚴肅莊重,嚴謹端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莊嚴多用于形容人的舉止、言行態度十分莊重嚴肅的場景。例如,用于形容國家領導人在外交場合的舉止,或者形容學生在考試中認真作答的態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二莊嚴的故事并不太多,它主要是通過對字義的理解和推測得出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莊嚴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的發言總是二莊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儀態舉止總是二莊嚴,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莊重的服裝,舉止嚴謹,態度嚴肅的樣子,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莊重、嚴肅相關的成語,如莊重肅穆、嚴肅認真等,來擴展對莊重嚴肅態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們都要二莊嚴,認真聽講。
2. 初中生:參加升旗儀式時,我們要二莊嚴,舉止莊重。
3. 高中生:面對考試,我們要二莊嚴,認真備考,努力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參加學術會議時,我們要二莊嚴,發言要嚴謹有邏輯。
5. 成年人:在處理工作事務時,我們要二莊嚴,嚴肅認真對待每一個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