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釁
成語(Idiom):觀釁(guān xìn)
發音(Pronunciation):guān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觀看別人的事情遭遇困難或遭受欺負,而不出聲援或施以援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觀釁是指在看到別人遭受困境或受到欺負時,卻不出聲援或施以援助的行為。它強調了對他人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觀釁常用于批評那些在他人需要幫助時選擇袖手旁觀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在團隊合作、社會公益等方面缺乏積極參與或不關心他人困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觀釁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故事中,魯國大夫公叔痤在朝廷上看到國君受到侮辱,但他卻選擇了保持沉默,不出聲援。因此,觀釁成為了形容不敢施以援助或冷漠對待他人困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觀釁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觀”意為“觀看”,第二個字“釁”意為“別人的麻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互相幫助,而不是觀釁。
2. 面對別人的困境,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選擇觀釁。
3. 社會需要更多的關愛和支持,而不是觀釁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觀釁與“觀看別人遭受困難”這一含義聯系起來,同時想象自己在看到他人遭受困境時選擇觀釁的情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若想進一步學習觀釁成語的使用和相關知識,可以查閱相關的詞典、成語故事集、或參考相關的文學作品。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同情心、援助他人相關的成語,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看到同學被欺負,我決定幫助他,而不是觀釁。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而不是選擇觀釁。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學生干部,我們應該關心同學的困境,而不是觀釁。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社會中,我們應該有同情心,而不是選擇觀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