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羣
離羣(lí qún)
發音:lí qún
基本含義:指離開群體,孤立單獨。
詳細解釋:離羣是由“離”和“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離開群體,孤立單獨。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物與大家不同,不合群,獨自行動。
使用場景:離羣常用于描述個人在行為、思想或行動上與大眾不同,不合群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群體中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特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與周圍環境的不協調。
故事起源:離羣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孫丑上》。故事中,孟子與弟子公孫丑一起行走,路過一個村莊,村莊的人們都在屠豬,孟子卻感到惡心,不愿意與他們在一起。孟子的弟子勸他說:“人們都在屠豬,你為什么不愿意和他們在一起?”孟子回答說:“他們屠豬,我不愿意與他們為伍。”這個故事中的“不愿意與他們為伍”就是離羣的來源。
成語結構:離羣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離(動詞)和羣(名詞)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離羣的人,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
2.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獨具一格,與其他人的風格完全不同,可以說是離羣的存在。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離羣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離開了一個群體,孤立單獨地站在一邊。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離羣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離羣相關的成語,如“孤芳自賞”、“獨樹一幟”等。這些成語都是形容一個人在行為、思想或行動上與大眾不同,獨特出眾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很喜歡畫畫,他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里畫畫,有點離羣。
2. 初中生:我覺得自己和同學們的興趣愛好不太一樣,有時候感覺有點離羣。
3. 高中生:我對政治和時事很感興趣,而我的同學們對這些話題沒什么興趣,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有點離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