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書院
基本解釋
原址在湖南衡陽縣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間李寬在山頂建屋讀書。宋至道年間李士真在此創建書院,景年間仁宗賜名石鼓書院。《文獻通考·學校》列為宋初四大書院之一。南宋末書院毀于戰火,元明時興時廢。清代重建。抗日戰爭中被毀,現已辟為公園。
成語(Idiom):石鼓書院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gǔ shū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問淵博的人或學術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鼓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學術機構之一,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由北宋宰相歐陽修創建。因其建筑內有一塊石鼓而得名。石鼓書院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優秀的學術成果而聞名,所以成語“石鼓書院”引申為指學問淵博的人或學術機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學術造詣深厚,知識廣博,或者形容一個學術機構教學質量高,學術聲譽卓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宋時期,歐陽修為了培養人才,創辦了石鼓書院。該書院以其嚴謹的教學方法和優秀的學術成果而聞名于世。歐陽修本人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學術造詣深厚,因此石鼓書院成為了學問淵博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石鼓書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活地圖,問他什么地方他都知道,真是個活石鼓書院。
2. 這個學術機構的教授們都是學問淵博的,真是個石鼓書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歐陽修創辦的石鼓書院,想象自己也是在一個學問淵博的地方學習,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中國古代的學術機構,如白鹿原書院、岳麓書院等,拓寬對中國古代學術發展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像個活石鼓書院,什么問題都能回答。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教學水平真高,簡直就是個石鼓書院。
高中生: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真是個石鼓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