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當
成語(Idiom):看當(kàn dāng)
發音(Pronunciation):kàn d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某種行為、事物或情況進行判斷、評價時,根據表面現象或片面情況作出決定,而不去深入了解或全面考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看當”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官員在巡視時路過一座橋,他看到橋的一根木頭破損了,便認為整座橋都不牢固,于是下令拆除重建。然而,當整座橋被拆除后,官員才發現其實只有那根木頭需要修復,其他部分都是完好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憑一時的表象或片面的情況來做出判斷是不準確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不能以偏概全、以貌取人。也可用于自我反省,提醒自己不要輕易下結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看當”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或官場典故,具體故事來源尚無確切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看當”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看”和“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不要只看表面,要全面考慮,不要“看當”。
2. 他只看到了她的外貌,沒有深入了解她的內心,真是太“看當”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成語“看當”。可以想象一個人只看到一幅畫的一部分,卻以為整幅畫都是如此。這樣的情況就是“看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以貌取人”、“表里不一”等,來拓展對于片面判斷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看到了別人的一點小錯誤就說他不好,太“看當”了。
2. 初中生:老師只看到了我們的考試成績,卻沒注意到我們的努力,真是太“看當”了。
3. 高中生:他只看到了別人的外貌,而不去了解他的內心,真是太“看當”了。
4. 大學生:我們不能只看到一個人的一時失誤,而忽略了他的過去和未來,這樣太“看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