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改
成語(Idiom):削改
發音(Pronunciation):xuē g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文章、詩詞等進行修改或刪改,使之更加完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削改是由“削”和“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削”表示刪減、減去,而“改”表示修改、改變。削改一詞形象地描述了對文章或詩詞進行修改和刪改的過程,以使之更加完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削改一詞常用于描述文學創作中的修改過程,也可用于形容對計劃、方案等進行修正和改進。此外,削改也可以比喻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和修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削改的故事并沒有特定的起源,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創作中,削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古代文人常常通過多次修改和刪減來提升作品的質量,以求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削改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削”作為動詞,表示刪減;“改”作為動詞,表示修改。兩個動詞并列使用,共同構成一個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文章總是要削改好幾遍,才滿意地發表出去。
2. 這個計劃還需要削改一下,才能更符合實際情況。
3. 他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進行削改,以求達到更高的藝術水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張紙上有很多文字,而削改就是用刀子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文字刪減掉,然后再進行修改,使之更加完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削足適履”、“磨杵成針”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說我們的作文還需要削改一下,才能拿到滿分。
2. 初中生(13-15歲):我寫的小說初稿需要經過多次削改才能完善。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建議我對研究計劃進行削改,以提升研究的可行性。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寫論文的時候經常進行削改,以確保論文的質量。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工作中,我們需要不斷削改自己的工作方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