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殪
成語(Idiom):剪殪(jiǎn yè)
發音(Pronunciation):jiǎn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消除隱患,剔除害群之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剪殪一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意為剪除殘羊,剔除害群之馬。引申為除去隱患、消除問題,將有害的人或事物清除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清除團隊或組織中的不良成員,消除隱患或問題。也可用于形容清除個人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或不良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淮陰侯劉邦在起兵反秦時,招募義軍。有一位叫李廣的義軍首領,他驍勇善戰,但是性格叛逆,不服從指揮。劉邦為了保持軍隊的紀律和士氣,決定剔除李廣這個害群之馬。于是他下令將李廣的父親抓來,剪去了他的左耳。接著,劉邦又將李廣的母親抓來,剪去了她的右耳。最后,劉邦又抓來李廣的妻子,剪去了她的鼻子。這樣,李廣的家人都成了殘廢,李廣被迫離開軍隊。劉邦通過這種殘忍的手段,成功剪除了李廣這個害群之馬,確保了軍隊的紀律和統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保持團隊的紀律,我們必須剪殪那些不合作的成員。
2. 在整頓學校秩序時,我們需要剪殪一些搗亂的學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剪殪”與“剪除害群之馬”進行聯想,想象剪刀剪掉害群之馬的一部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清除、剔除相關的成語,如“刮骨療傷”、“除惡務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說,我們要剪殪壞習慣,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2. 初中生(14歲):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剪殪亂扔垃圾的行為。
3. 高中生(17歲):面對考試中的困難題目,我們要學會剪殪不正確的解題思路。
4. 大學生(20歲):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剪殪不積極參與的成員,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