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
基本解釋
只說;只以為。 宋 楊萬里 《秋雨嘆》詩:“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料那人爭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負。”《水滸傳》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
成語(Idiom):只道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只知道、只認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只道是一個用來表示某人或某事只知道或只認為一方面而不了解全面情況的成語。它強調了片面、主觀和不全面的看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只道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或某事只看到表面現象,而沒有深入了解或全面考慮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指責別人對事實的錯誤判斷或主觀臆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只道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一位文學家楊慎。他在《擬古決絕詞》中寫道:“只道是非只道非,只道非非只道是。”這句話強調了人們常常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從而產生了只知道一方面的片面看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只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只”表示只有、僅僅,而“道”表示說、認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道這個問題很簡單,結果卻錯了。
2. 她只道他是個壞人,卻沒看到他的善良一面。
3. 他只道這個項目會成功,卻沒有考慮到風險因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只道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與“只有”相對應來幫助記憶。只有表示只有一方面,而只道表示只知道一方面。同時,可以將只道與片面的概念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只道類似的成語,例如“以貌取人”、“見微知著”等,可以幫助加深對只道的理解,并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道數學很難,所以沒好好學。
2. 初中生:老師只道我不愛學習,其實我是想學好的。
3. 高中生:有些人只道大學是為了找工作,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
4. 大學生:有些人只道大學生活很輕松,卻不知道我們的壓力也很大。
5. 成年人:有些人只道成功是靠運氣,卻不知道背后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