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皆
基本解釋
一律;全部。《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其計莫若盡驅 巴西 、 梓潼 民內 涪水 以西,其倉廩野穀,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 梁孝元 前在 荊州 ,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 孝元 書記,一皆使之。” 宋 王讜 《唐語林·雅量》:“ 盧晉公 為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倖至多,此輩優一資半級,何足問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啟超 《新民說》第十八節:“故專制之國,無論上下貴賤,一皆以變詐傾巧相遇,蓋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成語(Idiom):一皆(yī jiē)
發音(Pronunciation):yī j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所有的,全部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皆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一”和“皆”兩個字組成。一表示“全部,所有”,皆表示“都,全都”。一皆的基本含義是指所有的事物、人或情況都是如此,沒有例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皆常用于強調某種普遍的情況或規律,表示沒有例外,全都如此。可以用來形容一件事情的普遍性或全面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皆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為“百姓皆以赤服矣”。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皆 + Verb/Adjective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一皆都是好學生。
2. 這些問題一皆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3.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一皆都喜歡這部電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皆”與“全部”或“都”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多運用例句來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一皆”意思相近的成語,例如“一切”、“盡皆”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一皆都喜歡運動。
2. 初中生:這本書的內容一皆都是有趣的。
3. 高中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一皆都保持專注和認真的態度。
4. 大學生: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我們一皆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