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
基本解釋
◎ 木蘭 mùlán
(1) [lily magnolia]∶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ɡ俟┧幱?br>(2) [lilymagnolia flower]∶這種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筆”
英文翻譯
1.{植} lily magnolia
詳細解釋
(1).香木名。又名杜蘭、林蘭。皮似桂而香,狀如楠樹。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枏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 晉 潘岳 《西征賦》:“門礠石而梁木蘭兮,構 阿房 之屈奇?!?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木蘭》:“木蘭枝葉俱疎,其花內白外紫,亦有四季開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為舟?!?br>(2).指此種植物的花。《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br>(3).民間傳說人物。曾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故事最早見于 北朝 民歌《木蘭詩》。其姓氏或作 花 ,或作 朱 ,也作 木 ,均無確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花燭猜謎》:“不是我將伊拋閃,還是你紅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蘭 ?!?清 松琴 《女學生入學歌》:“ 緹縈 木蘭 真可兒, 班昭 我所師。”
(4).圍場名。約當今 河北 圍場縣 地。木蘭系滿語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 、 雍正 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圍獵習武,稱木蘭秋獮,稱其地為 木蘭圍場 。 雍正 時,四周立柵,關防甚嚴, 咸豐 以后,獮禮廢弛,始逐漸放墾,其后墾民漸集,乃置圍場廳,公元1913年改為 圍場縣 。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三:“本朝撫綏 蒙古 之典,以木蘭秋獮為最盛。木蘭者,圍場之通稱也?!痹ⅲ骸爸偾镏螅萑诵锅Q以致鹿曰哨鹿,國語謂之木蘭,因以名圍場云?!薄肚逋ǖ洹ざY軍一》:“每歲巡幸木蘭,大舉秋獮之典。”
成語(Idiom):木蘭
發音(Pronunciation):mù l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女子扮男裝或女子代替男子去從軍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蘭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女英雄,她為了代替生病的父親從軍,化裝成男子并參加軍隊。木蘭的故事展現了女子的勇敢和聰明,因此成為了女子扮男裝或女子代替男子從軍的象征。木蘭成語用來形容女子在特殊情況下表現出的勇敢和堅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蘭成語常用于形容女子在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表現出的勇敢和決心。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女子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面對挑戰時的堅持和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蘭的故事最早見于《木蘭辭》這本古代詩集中的《木蘭詩》。在這個故事中,木蘭為了代替父親從軍,化裝成男子并成功地參加了軍隊。木蘭的故事被后人廣泛傳頌,并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蘭成語的結構是"木蘭"兩個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真是個現代版的木蘭,勇敢而堅定。
2. 這個女孩像木蘭一樣,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從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住木蘭的故事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木蘭化裝成男子從軍的情景,并將其與成語的基本含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木蘭詩》和其他與木蘭有關的傳說。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女性英雄有關的成語,如“花木蘭”、“鐵杵磨成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木蘭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孩,她為了救爸爸而化裝成男子從軍。
2. 初中生:她的勇敢和決心讓我想起了木蘭,她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
3. 高中生:她像木蘭一樣,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從軍,并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